为深入了解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情况,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新华学院新华园青年实践队于暑期前往阜阳市临泉县正式启动主题为“探寻非遗现状,挖掘非遗文化魅力”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临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着“中国杂技之乡”的美称。勤劳智慧的临泉人民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民间杂技、民间舞蹈。
参观长官杂技小镇,了解非遗文化
新华园青年实践队于7月2日上午来到了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在山陕会馆,领略古建筑历史底蕴;在育才阁,了解张蕴华烈士的英勇事迹;进入十二生肖博物馆,穿越时空,欣赏古代文物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讲述了临泉本地人民与杂技相伴的艰辛历程和对这门艺术的执着热爱,同时,队员们也了解了杂技的演变与发展,对杂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访非遗名家 探寻非遗传承现状
肘阁抬阁是一种集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为一体的民俗形态,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民俗类项目,主要流传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及周边一带,多在庙会或重大节日表演。为更直观地感受杂技的魅力,团队成员采访了安徽省肘阁非遗传承人,第四代肘阁表演者丁玉祥。丁玉祥今年78岁,16岁开始练习杂技,表演杂技已有50年。实践队成员代表就当地的杂技历史、杂技传承现状和未来传承规划与其进行了深入交流。丁玉祥表示,尽管杂技在过去曾备受欢迎,但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市场萎缩等。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参与进来,将杂技全面完整的传承下去,推动家乡的杂技事业发展。
习非遗技艺,非遗传承“正青春”
7月2日下午,新华园青年实践团队来到了国家级杂技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文昌的家中。刘文昌,安徽阜阳临泉县杨桥镇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泉肘阁、抬阁)代表性传承人,是杂技界的杰出代表,其精湛的技艺和对杂技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当队员们踏入刘文昌的家门,便被满屋的荣誉证书和杂技道具所吸引。在交流中,刘老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与杂技的不解之缘,他今年73岁,从幼时启蒙,十多岁入班,如今自己已成了师傅,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人。随着政府和文化单位的大力支持、扶持,加上团队自身的发展创新,他带领杨桥抬阁队多次受邀到各省市演出,受到省市领导的接见和表彰。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杂技的魅力,刘老师亲自示范经典杂技动作,并耐心地指导同学们练习。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学习,勇敢地挑战自我,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他们认真的态度和对杂技的热情赢得了老师的称赞。
此次实践,不仅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杂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计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