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安徽新华学院探索“高校+乡村”实践育人模式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安徽新华学院积极探索“高校+乡村”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乡村田野上,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975136b-dccc-4a01-be63-96d4bc94fbb3.jpg

2021年4月,学校在六安市舒城县开发区青墩村建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自此拉开了“高校+乡村”的实践育人模式。同年10月又在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建设了第二个“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2023年5月,又建设了肥西县紫蓬山开发区山口村“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同时,在三个“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还建设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10个,建设大学生乡村振兴研究院一个,写作基地一个,电影馆一个,书画苑一个。

学校与青墩村、马郢村、山口村签署合作协议,校村共同承担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农村的责任,共同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村里积极支持“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活动的开展。学校积极为三个村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在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经济建设中发挥高校和大学生积极作用。同时,学校聘请三个村相关人员担任大学生大思政教育教学导师,不定期为学生做农村形势与乡村振兴报告、讲座。三个村聘任学校相关教师担任乡村振兴发展和经济建设顾问,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大学生定期到三个村开展留守儿童教育、乡村调查、农产品直播、文化活动辅导等活动。在学校建设了“大学生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邀请乡村第一线人员来校为大学生做“乡村振兴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报告等。

围绕“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建设,安徽新华学院还实施了乡村智库服务工程、乡村文化传承工程、“美丽乡村”创新服务工程、“美丽乡村”实习志愿服务工程等五大工程,打通并加强了学校与乡村的联系。与此同时,学校开展了支教、文创产品制作、乡村画展、文艺演出、乡村艺术节、社会调查、现场直播农产品服务、村小学墙绘、建设公众号、拍摄微电影、打造“网红”基地等专业活动。

为强化“高校+乡村”的实践育人模式,学校开设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下中国农村的变迁》思政课程。本课程设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课堂教学聘请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教学采取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社会调查题目,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下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为主题,指导学生深入农村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

该校学生撰写的《关于舒城县开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马郢村“安暖相伴助老志愿服务”项目推广建议》《马郢村“红莓姐姐乡村女性成长计划”项目推广建议》等4篇乡村调研报告被当地政府采纳,以“曙光在田埂上跳跃——乡村振兴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获得大学生讲思政课省级奖励。学生们拍摄的多部反映乡村振兴的微电影作品、剧本荣获了2022年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指导村民拍摄的农产品草莓抖音短视频,引起草莓的热卖。

为切实推进“高校+乡村”实践育人模式,学校还制定了“课堂、实践、学生活动一体化”的完善的大思政育人机制和大思政教育方案,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学院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大思政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打通教育场域,串联教育内容,协同大学生大思政育人基地建设,构建多元育人主体,构建“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图文/罗振林、王长春)


原标题:安徽新华学院探索“高校+乡村”实践育人模式